2023年不一般,黑兔年遇上双春闰二月,老人说“双春黑兔年,冬夏盖春秋”,是啥意思?明年的年景如何?
时间过得真快,现在已经到年底了,马上迎来2023年癸卯(兔年),2023年闰二月,由于在农历正月十四和农历腊月二十五各有一个立春,因此明年是双春年(农历全年有2个立春节气)。
双春年也叫“孤鸾年”,民间有“两次立春为二度春的说法,不宜结婚”,这是一种典型的误解。“双春年”和“无春年”都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,其本质都是阳历和阴历之间“置正”安排的结果,与运势没有任何关系。
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制定的历法,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,时间为365天;而阴历是根据月亮盈亏变化而制定的历法,月亮盈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为29.5天,一年12个月就为354天。这样在阳历和阴历之间就出现了11天的偏差,3年累计下来就会超过1个月,这样就会导致农历年与回归年四季脱节,于是农历中出现“闰月”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时间差问题。
一般每2~3年就要置1闰,所增加的月份就是闰月。2023年闰二月,即有2个农历二月份,有闰月的年份在农历上有13个月,全年共有383天或者384天,这样就会导致农历全年包含25个节气,这样年首和年尾就各有一个“立春”,就出现了双春年。
2023年是兔年,为什么说是“黑兔年”?
我国一直沿用“干支历”来记录时间,即由10个天干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和12个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,按照固定的顺序组成60个组合,分别用来纪年、纪月、纪日、纪时,用来纪年时以60年为一个周期,就比如今年是甲子年,那么明年就是乙丑年,后年就是丙寅年,以此类推来循环记录年序,从甲子年回到下一个甲子年需要60年;用干支历来纪月时以60个月(5年)为一个周期,就比如这个月是甲子月,那么下个月就是乙丑月,从甲子月回到下个甲子月需要5年的时间;用干支历来纪日时以60天为一个周期,就比如今天是甲子日,那么明天就是乙丑日,后天就是丙寅日,从甲子日回到下一个甲子日需要60天。
翻开日历任意一天,我们都会发现年、月、日分别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组成,就比如2022年12月31日,是壬寅(虎)年、壬子月、乙卯日。像人的“生辰八字”就是一个人出生时的“年月日时四柱干支”,每柱两字,合共八个字。
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,即子(鼠)、丑(牛)、寅(虎)、卯(兔)、辰(龙)、巳(蛇)、午(马)、未(羊)、申(猴)、酉(鸡)、戌(狗)、亥(猪),2023年是癸卯年,“卯”对应“兔”,因此2023年是癸卯(兔)年。
凡是地支带有“卯”的都是兔年,兔年总共有5个,分别是癸卯兔年、乙卯兔年、丁卯兔年、己卯兔年、辛卯兔年。
为什么说2023年是黑兔年?这是由于天干和五行具有对应关系,甲和乙属木,代表春天,对应青色;丙和丁属火,代表夏天,对应红色;戊和己属土,代表长夏,对应黄色;庚和辛属金,代表秋天,对应白色;壬和癸属水,代表冬天,对应黑色。
2023年是癸卯(兔)年,“癸”属水,对应黑色,因此2023年是水兔年,也是黑兔年。
五行相生相克,五行的交替代表着四季的交替,春木生夏火,夏火化土而生秋金,秋金生冬水,冬水又生春木,这反映了地球上寒暖的变化。
“双春黑兔年,冬夏盖春秋”,是啥意思?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遇到双春黑兔年的年份,一年中春季和秋季几乎看不到,春季的温暖被寒冷的冬季覆盖了,凉爽的秋季被炎热的夏季覆盖了。
说的直白点,就是一年中没有春秋两季或者春秋两季的气候特征持续的时间短,给人的感觉就是只有冬天和夏天,而没有春天和秋天,也就是说,明年春季的气温整体偏低,被冬季的寒气所覆盖,表明有“倒春寒”天气;而明年秋天被炎热的夏季覆盖,表明秋天很炎热,意味着“秋老虎”的势力强。
这句老话的本质就是,遇到双春黑兔年的年份,要警惕“倒春寒”和“秋老虎”的发生,春天要防寒,秋天要防暑。
今年冬至的时间在农历十一月的二十九,可以说数九寒天来得过晚,这也意味着冬天去得会比较晚,发生倒春寒的概率会比较大。
总结,农谚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,但是如今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,农谚的局限性也很大,老话的本意是在提醒我们要随时留意天气的变化,以便合理安排农业生产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