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自几千年前就有了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,但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,古代的春节的习俗,已和现代的有了很大的变化. 在古代,十二月三十日农历,称为除夕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挂利是钱,贴春联、换门神。到了晚上,各在门外燃起火堆,焚烧辟瘟丹,屋内生火,灶旁都点起灯火,把全屋照得一片光明,象征着来年的红火吉利。大年初一那天,大街小巷舞龙舞狮烧炮仗,互相拜年。男人们穿着最好的衣服到亲朋至友家中拜年。
小孩也到外婆家和姆、婕家等外戚家中拜年。妇人们则到年初四才回娘家拜年。当晚回夫家时,娘家母亲则用红纸包裹着桔子、花生、莲子、红糖和甘遮等给女儿带回夫家做迎路。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,不是节日,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中有载:春节未雨,百僚焦心,而缮修不止,诚致旱之征也。到南北朝时,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。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,即农历正月初一。
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的祭灶,一直到正月十五。现代, 日子依然没有变化,每家也都会在门上挂上对联,换上门神,但到了晚上,则不那么烦琐,只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年饭,有些允许烧鞭炮的城市,人家也会在午夜12点的时候烧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,然后便也会分压岁钱,但会是在最后的时候分,这里跟古代是有不同的.大年初一到年初四,跟古代差不多的,到了元宵节,会做汤圆,然后,春节便结束了。
但实际来说,春节在现代早已在年初五的时候就差不多结束了,而且比起古代,现在人少了很多繁琐的礼节,有一部分年轻人还认为,春节已经没什么必要了,对春节也不像以前的人那样兴高采烈地迎接,只是平平淡淡地过十五元霄节,人们称为年仔,各家以糯粉搓丸,小者煮浸糖米,大者裹以蔗糖,名元霄丸亲邻间互相赠送。元霄前后,举行观灯活动。元霄节过后,一年一度的春节欢庆活动便告结束。 这就是古代的春节的情景,除夕夜全家齐聚,围炉吃团圆饭,而且吃得愈晚愈好!吃长年菜台湾中北部吃芥菜、南部吃菠菜,一口吞进嘴里再慢慢咀嚼,以求长百岁。
水饺形似元宝,咬到暗藏铜板的人,还可以好运旺财一整年呢!记得在入夜前洗澡,并把衣服洗晾完成,不能湿过年!庙宇会在除夕夜关上大门,一到午夜十二点,钟声敲响,信徒蜂拥挤进,据说赢得头香的人,在新的一年能获得好运势!吃鱼,年年有余;吃韭菜,长长久久;菜头会有好采头;丸类象征团圆;年糕意味步步高升。除夕围炉后,长辈会发送压岁钱给晚辈,祈求长命百岁;之后通宵不眠直到天明,称为守岁。年初一 开春吉祥以干支定开正时间。
时间一到燃放鞭炮,象征赶走年兽;并在神明前供奉甜汤圆,以示开春。穿新衣新鞋,代表万象更新!还传说穿上红色内衣,全年都会鸿运当头。到庙里祈福,同时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,朝吉利方向前进,认为可招来好运!为祈求年年益寿,神坛上的香烛必须 终日明亮。亲友相互往返拜年,道吉祥恭喜,祝福对方来年顺利、身体健康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,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,分别是:韩国、朝鲜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尼、毛里求斯、缅甸、文莱。另外,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,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,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。
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,在民俗传统中,水缸、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。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,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,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,谓之端月。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避山臊恶鬼。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,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,故称爆竹。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。以后火药出现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