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原创作者:卫士通 安全服务事业部 天龙,叶龙,本文属FreeBuf原创奖励计划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
0×01 前言
KindEditor 是一套开源的在线HTML编辑器,主要用于让用户在网站上获得所见即所得编辑效果,开发人员可以用 KindEditor 把传统的多行文本输入框(textarea)替换为可视化的富文本输入框。 KindEditor 使用 JavaScript 编写,可以无缝地与 Java、.NET、PHP、ASP等程序集成,比较适合在CMS、商城、论坛、博客、Wiki、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应用上使用。
在最近的渗透测试工作中,接触到了KindEditor输入框架,经过几番测试发现代码对XSS的防护还是挺全面的,感觉到底是开源代码,就是不一样,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,也就边放弃边继续,最终发现该框架还是存在一个XSS注入的问题,而且由于利用框架的时候都会将用户输入存入数据库,并对其他用户进行展示,进而引发了危害巨大的存储型XSS漏洞。
0×02 测试过程
首先,你得找到一个(女朋友)使用这种框架的网站,通过查看加载的js文件确认是否包含KindEditor框架(外观如下图):
然后开始测试,随意输入一段字符
我们找的示例网站中,在本地对提交的数据进行了编码,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是ASCII Hex编码,解码看到明文。
然后尝试输入可以引入标签的尖括号<> (下图中的<br>是客户端自己添加的)
解码后,我们可以看到开发人员在本地对尖括号进行了HTML编码,上burp,直接截取重放,过了客户端编码。
可是当我们输入<script>时,我们看到了返回结果中已经将该位置的内容重置成了test1(也就是用户名)
这也就意味着服务端中的过滤机制进行了正则匹配的过滤,只要<>包含特定内容,就直接替换成一个固定值,这样我们就不能成功的引入<>标签了,也就很难加入<script>标签,但是该位置的内容也不能结合属性标签进行注入,所以我们还是要想新的办法来先过服务端的过滤机制。
尝试对<>进行编码,但是很不幸的是,进行了编码后,发现返回的内容要么乱码,要么是标签被作为内容直接插入,如下图(如果是标签会被标识为蓝色)。
这就意味着服务端是过了,但是KindEditor对输出的内容进行了转义,使其不能作为标签插入HTML页面中。
接着又尝试输入空标签<>
输入空标签之后,我们看到<script>标签已经被完整返回回来了,但是总感觉开源代码不会这么简单,果然在相关页面上,alert语句并没有被执行,但是在html文档中可以看到<script>已经被成功识别为一个标签了。
分析原因,应该是,在我们的<script>标签插入html文档中的时候,整个页面已经load完成了,所以<script>标签并没有执行。既然,<script>标签没有被执行,那我们可以通过事件方案来触发进行执行啊,所以开始引入onclick事件,
从返回结果来看,一切都那么完美,感觉就要胜利了,然而当我们将鼠标点上去的时候,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,弹出一个新标签页,然后什么也没有了,说好的弹窗呢。查看页面
完美的开源代码,将事件处理函数修改了,所以不能成功执行。通过测试其他的事件和使用JavaScript伪协议,都是同样的问题,在on和java之后添加了下划线。到底是开源代码,服了,好吧,该放弃这个女朋友了。
但是总感觉哪里有问题,不该是这样的结局,开始重新整理思路: <>空标签可以帮我们绕过服务端基本的过滤机制,但是新加入的<script>不能被成功执行,事件处理函数又被KindEditor给清洗了,那可不可以试试其他标签,不需要其他通过事件监听来触发的标签呢,还真被我找到了,成功穿过KindEditor的围堵。
终于,看到了我们最喜爱的弹窗,收工。(由于还在于框架作者进行联系,所以这里不方便透漏具体的注入代码)。
0×03 源码分析
为了确定是网站开发人员使用的问题还是KindEditor本身的问题,我们前往官网下载它的源代码进行分析。
整个项目的目录结构如下
打开KindEditor-all.js文件,开始分析。
如果KindEditor本身做了处理,肯定是以关键字filter定义的,全局搜索filter。发现代码中filter相关的参数被_formatHtml函数调用。
找到该函数的定义
从函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KindEditor确实对输入内容进行了相关的过滤,只是在过滤时并未完美处理所有的输入情况。通过分析源代码我们也可以看到,KindEditor确实也没有对我们输入的标签进行过滤,从而引发了XSS注入的问题。
0×04 总结
从KindEditor的官方网站http://kindeditor.net的案例页面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还是有很多网站使用了相关技术,下面是一些使用这些网站的厂商。
但是之后,对上面提到的网站进行测试,发现其中的一部分网站已经没有在使用相关代码了,但是从KindEditor的github主页上看到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关注这一项目,这就证明还是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一框架。只要使用就可能会存在这样的存储型的XSS漏洞,至于XSS漏洞的危害,就不需要多说了。
0×05 防范措施
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不能过度依赖第三方库所做的防范,还是需要在内容输出时进行Html编码,或者完善已有的过滤规则,从而杜绝类似的注入攻击。
0×06 感谢
感谢斌爷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对我前端相关技术的指导,这个女朋友有你一半。
*原创作者:卫士通 安全服务事业部 天龙,叶龙,本文属FreeBuf原创奖励计划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
不容错过
- SSL Strip的未来:HTTPS 前端劫持EtherDream2014-10-23
- Mousejack Hacking : 如何利用MouseJack进行物理攻击漏洞盒子2016-03-18
- 运用Fluxion高效破解WiFi密码ArthurKiller2016-06-21
- 废弃防火墙:Google决定不再区分内外网cindy2015-05-14
0day
已有 31 条评论
最想看那段被档了
见到这种又能装逼又不用公开exp的文章,我想说楼主你赚大了!
@ platform
下载源码去看看,关键函数也已经指出来了,如果你还懂一些XSS注入和js的话,看返回结果和源码,应该可以猜出来注入语句。
关键地方挡了,文章就变成了一句总结:见标题
最想看那段被档了
影响版本范围是?通杀?
@ tester
通杀不至于,文章中已经提到了,这还依赖于服务端本身的防护。但是KindEditor开源框架提供了一些防护,开发人员可能会依赖这些防护,从而导致注入的问题。
@ Fire_l25 thx
首先是个self-xss,要想发挥作用,还是得看网站有没有对富文本的内容做处理吧,我看payload很简单。网站要是加点基本的防护可能就给过滤了
@ 此间少年
self-xss不至于。这种输入框一般都是用在评论区,或者一些会进行存入数据库的输入,还是会引起存储型XSS漏洞的。
是的,还要依赖应用本身的防护。开发人员使用它,可能是迫于项目时间问题,仅仅用来提供这样一个功能,进而依赖于KindEditor提供的现有防护。
干的漂亮呀,少年!
以前写项目,MYSQL存的是已经HTML实体化转义的字符串居然被KindEditor给转回来了。于是在Kind的TEXTAREA的输入框里面出现了一个Input表单,我也是醉了。
@ 2hack
哈哈。
Payload是这样么?<iframe src="http://evil.com/evil.js">
@ MyKings 这样涉及到跨域了吧??
我猜是Link 标签
KindEditor说这锅我不背。
KindEditor只是个前端编辑器,后端怎么过滤内容的和KindEditor没有一毛钱关系。。
看下官网的demo.php根本就没做过滤。。
http://kindeditor.net/ke4/php/demo.php
@ 我叫扛把子
是,你说的没错,它是前端编辑器,但是在对返回的数据前端显示时,KindEditor对数据有做处理,这个从我上面贴的源码中也可以看到,而这些处理并没有很完善。文章中我也说了,这涉及到应用本身的防护是否完善,这些防护不能完全依赖于这些第三方框架提供的。
@ Fire_l25
看这,KindEditor根本没有打算在前端做防御。
https://github.com/kindsoft/kindeditor/issues/158
也就是简单的过滤了<script>标签,不知道你文章中提到的onclick变成的on_click前端防御代码在哪里。
@ 我叫扛把子
看来作者确实前端只是过滤了部分特殊的标签。开始的时候我也挺好奇它到底有没有做防御,看到formathtml函数的时候,发现它用正则匹配了一些,觉着有做防御的意思,但没有做完善。不过现在看来,还是应该提醒一下开发,防御还是得服务端自己来。太谢谢你了,也打消了我的一些疑虑。能私信我你的微信吗,好以后有问题,向你请教。
@ 我叫扛把子
demo中也没有做数据交互的那些处理。只是展示了前端编辑的效果。
@ Fire_l25
文章中提到的代码全部是js。
官方文档根本没有提到前端防御的事。。
http://kindeditor.net/docs/usage.html
@ 我叫扛把子
多少背点锅。
"分析原因,应该是,在我们的<script>标签插入html文档中的时候,整个页面已经load完成了,所以<script>标签并没有执行。"
是这样吗?页面load完成了,$(‘xxx’).html(‘<script>alert(1)</script>’);这样也会弹的。 在页面load完成后,浏览器实时渲染。
@ 疑问。 这个jq的实现方法里之所以会被唤起,是因为jq的实现里有再次加载了onload方法的,使得js标签能被解析到。
<iframe src="javascript:alert("1")"> 目测是这个
别联系了,之前帮他们修了个BUG,联系了一年都没联系上。
这尼玛是个案,只能说你测的这个网址没过滤好,和editor有毛线关系。
iframe载入远端页面而已
当对<script>alert(1)</script>转义输出,不作为标签的时候,楼主是怎么想到的用空标签<> 求解这个思路
我也是醉了 整个文章的最关键的一句话被打码,忽悠读者吗 就是来骗钱的